在华留学生怎么管理?
谢邀! 作为曾经负责过留学项目招生、运营和老师管理的三渣,就简单谈谈对“留学生管理”这个概念的看法。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留学生管理”的对象是“留学生”,而非中国人申请留学的项目。讨论如何管理好留学生,首先要解决两个问题:谁是留学生?以及什么是好的留学生的标准?
一、谁是留学生?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入境出境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第七十八条,本条例所称留学生是指: 我国现行法律规定的留学生指自然人,并且该人在中国境内接受教育、培训的期间可以视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居留的期限。可见自然人是留学生管理的最小范畴。
然而现实的情况要更为复杂一些,因为:
1. 除了自然人,公司、企业等民事主体也可以成为留学生的范畴;
2. 如果境外学校在中国有设立分校或者校区,这些分校或校区的教学活动是否纳入留学生管理范围?如果纳入的话,其学生是否属于留学生?如果不纳入,则又有多少海外华人的孩子被排除在留学生之外?
二、什么才是好的留学生的标准? 关于留学生的培养目标,《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以下简称《高等法》)并没有作出明确规定。虽然教育部颁发的各类指导文件中会提到相关的内容,但是法律与法规与行政文件相较而言,法律具有更高的权威性。《高等法》作为基本法没有给出留学生的培养目标,那么自然可以认为,现有的规定并未将留学生管理纳入到法制化的轨道。在明确谁属于留学生后,就需要进一步明确什么样的才算是合格、优秀的留学生。这是做好留学生管理的关键所在。
根据《高等法》第二章第六条,高校的根本任务之一就是培养人才。我们不难得到关于留学生的最基本的定义——留学生是在中国境内接受教育、培训,并取得相应成果的人员。 “接受教育、培训”意味着留学生群体是具有相对较长停留期的群体。相对于其它国籍的学生,留学生群体的稳定性较强且相对集中。
从学校的角度来看,留学生意味着一定的生源数量和质量保证。从个人的角度来看,留学生也就意味着一笔不菲的培养费用和长期异地求学的艰辛。 从国家层面来看,留学生意味着在国际上树立良好形象,提升国民幸福感的一大工程。无论是从哪一个层面看待留学生,良好的留学生的标准都应该是相对明确的——符合中国法律,遵守校纪校规,完成学业,取得学位。
同时,由于我国的留学生培养以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为主,后者旨在提高人员的素质和能力,因此获得优质的学习体验也是衡量优秀留学生的标准之一。 但是我们需要明确一点,尽管我们可以制定出一套完善的留学生管理办法,但这套办法最终能否落实下去并起到应有的作用,取决于每一个参与留学项目教师和学生个体的行为意识。只有当每一个个体能够主动地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配合项目的管理工作,我们的留学生管理才能真正起到改善留学质量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