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理签证和移民是什么职位?
我办过三次移民,在澳大利亚的一次,在新西兰的两次;我帮朋友和家人也办过一次新西兰的移民申请,是1984年办的是比较早的那一种,所以记忆也比较清楚。 我的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的出国旅行经历就是在澳洲办的移民。我是20世纪70年代初从大连到日本去读大学的,读完四年以后,因为当时还没有恢复留学生制度,就留在那里工作了几年,然后才回的国,回国的时候已经30岁了。 到了80年代中期,由于种种原因又想去国外闯一闯了。开始我主要是考虑加拿大和澳大利亚两个国家,后来经过研究认为加拿大的条件不错,生活也比澳大利亚舒适一些,气候也好一点(澳大利亚太热了)所以就决定去了那里。可是当我把所有的手续都办妥,即将启程的前一个星期,我突然接到一个电话,说是有一个熟人,以前在日本时的朋友的女儿也在准备移民,想和我一同走,于是就同意了让她一起同行。 在出发前的那个星期六下午我们带着行李到了北京站,买好了星期一早晨的第一趟火车的票,这样星期天就可以休息一下了,于是我们就回到大连,在朋友的家里住了一宿,第二天一早赶回了北京东四胡同里的家。那天上午我姐姐正好来探亲,她看到我们突然回来大吃一惊,问明原因以后又劝了我们一番,大意是说不要一时冲动,还是再好好想想吧!我说我已经下定决心了不回去也睡不着觉了,她说那好吧!临走前还千叮咛万嘱咐要我们一路小心,注意安全之类的。晚上我们在北京吃了最后一顿饭,然后就睡下了,第二天一大早赶到车站登车北上。 记得火车开到唐山附近停了下来,原因是前面铁路段被水淹了,只能停车待援,乘客们下车四处走动,欣赏着北方初秋的景色,我和另一个东北来的同伴还到附近的车站派出所跟警察聊了一会儿天,他们听说我们是去澳大利亚的非常惊讶,因为我们当时还处在严打阶段,外国人都是“黑户”,所以很少见到这种光明正大的外国籍人士的。过了两个小时左右,水退了,我们继续北行到达天津,转乘飞机抵达香港。在香港停留了一天之后换乘澳航班机飞往澳大利亚墨尔本。 这一次出国的经验对我后来的几度移民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因此在这里我也说一说。
首先,我认为如果经济条件允许的话最好不要自己一个人出去,最好是带一个同性的亲人一起去会更好些,一是人多力量大,在办理各种手续以及适应环境等方面都会有助益,二是可以在生活上相互照顾,三是万一发生意外也有个人可以商量商量,有个照应。 四十年代初我的外祖父和外祖母曾经作为日本侨民来到中国东北的小兴安岭谋生,不久他们的儿子和外孙女也相继来到这里与他们团聚,一家人就住在小兴安岭南端的一个小镇上,外祖父母在当地开了一座木器厂,后来又租种地主的几百公顷森林。战后苏联军队入侵东北,把这里划入其管辖范围,外祖父母和儿子分别于1953年和1961年被迫离开故乡,前往东京谋生并定居下来。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日本政府出台了一项政策,就是凡是日本人及其后代无论身在何处都可以返回日本居住、工作、学习和生活,这项政策的实施使大批的日本人在世界各地重新回到了自己的祖国。当时的外祖父正在美国西部的加州旧金山地区打工谋生,他得到了这个消息后立即向老板请了假,坐上开往东京的列车,开始了他的返乡之旅。。。 据说外祖父在旧金山工作时月薪100美元,这在当时的美国已经是很好的待遇了,但是在日本首都东京的工资水平却只是相当于美国的十分之一,因此外祖父一直对在美国的工作和薪水感到有点委屈,经常跟我们说美国人的坏话,尤其是说到他们的工资水平总是眉飞色舞,满脸自豪。。。 他老人家是在1953年的年末踏上故乡的土地的,那时我才一岁多一点,所以我对这段历史一无所知。不过我可以肯定地说以他在日本只受过半年小学教育的程度不可能学会日文的,这一点我是很清楚的,因为我见过他的日语笔记,上面写的都是汉字,而且很多是用中文标记读音的假名,所以肯定是外国人学日语的样子。 我觉得他可以成功回归故乡最大的功劳应该是归功于毛主席和周总理。 因为根据战后的有关协议,所有曾在日军中服役过的日本人都要接受审判。但是外祖父因为是日本人中的“非参军派”,也就是说他没有参加过任何军事行动也没有打过中国人,所以他得以免于起诉而顺利地返回了故里。
其实二战期间在外兴安岭一带活动的关东军士兵绝大多数都不是军人而是日本国内的普通农民,这些人和他们的家属都是在当地征招入伍成为所谓“昭和垦民”的。外祖父当时所在的部队就是这样由一群来自日本农村的大叔大妈组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