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签证可以取消吗?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出通知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和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切实做好政府信息网上公开的实施工作。就此,不少网民表示支持。2001年,国务院发布了《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规定了政府主动公开和依申请公开的信息范围。“十二五”规划纲要中进一步提出,“推进电子政务,全面公开政府信息”。如今,在互联网上开设政府网站,主动公开政府信息,已成为我国政府一项基本制度。
不过,也有部分读者对此充满疑惑:网上公开的信息,何必要设立专门网站呢?不能把相关报刊、杂志甚至印刷品一同网上公开,方便公众阅读吗?
公众质疑是有道理的。从表面看,“政府网站”似乎只是信息公开的平台。只有深入思考后才会发现,“政府网站”的意义远远不止于信息公开。
第一,设立专门的“政府网站”,体现了现代政府对信息的重视。在从决策转向服务的政府机关,信息是最主要的资本。信息的数量和水平,决定了一个政府的能力和创新水平。在传统的管理社会中,人们面对的是相对静止的人和物,政府依靠命令和控制就能实现有效管理。而在当今的信息社会,政府面临的是充满机遇和复杂挑战的充满“活力”的万物,要靠精确的信息分析和运用才有能力作出科学决策,实现对社会的有效管理。“政府网站”汇集的大量公共信息,形成了政府管理和服务的神经网络。从这个意义上说,“政府网站”是现代政府的“中枢神经”。
第二,网络舆论的形成,有利于政府倾听民众呼声。传统社会,百姓的声音传递到决策者耳中,可能还需要经过层层传递和层层过滤。而在“政府网站”上,从百姓发出的声音不会被漏听、误听,也不会被过滤、修饰,能直抵决策者耳中。网络技术使政府的决策过程更加公开、透明,政府工作更加人性化和温情化。
第三,设置“政府网站”有利于加强政府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政府网站是网上治理的基本平台和主要载体。各个业务部门都有独立的子网站,可以在网站上及时发现、了解情况,并予以协同配合。同时,“政府网站”可以加强政府部门与公众之间的交流,实现“网上调研”和“网上服务”的功能。
不可否认,现有的“政府网站”还存在着形式单一、信息化水平较低、与公众的互动性不足等问题。要鼓励各地大胆探索创新,充分利用行政资源整合的力量,通过加强规划和引导,提供良好的体制环境和政策环境,不断提高“政府网站”的集约化程度。最重要的是,加强“政府网站”的功能开发,使其具备获取、发布、管理、分析、利用、共享政府信息的能力,进而强化“政府网站”作为决策依托和服务重要平台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