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s四星代表什么意思?
QS是球形光栅的英文缩写,Q=球,S=色散,所以QS就是球形光栅的意思。 为了便于理解,我们首先来看一组照片(均为网络下载): 这组照片拍摄的是月球表面的环形山。
在地球上看到月球表面时,由于月球自转和公转的原因,总是有一面是被太阳照射的亮面,另外一半始终处于黑暗之中。而只有在月相变化的时候,即月亮位于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时,我们才能看到被太阳照亮的部分发生周期性的变化——从“明亮的半圆形”到“完整的圆”再到“明亮的半圆形”,这就是月相。 而如果是在太空中以第三方的视角来观察月球,则会看到另一种不同的情况: 月球的公转方向是和自转方向相同的,无论什么时候,我们总是可以找到一面始终被太阳照射的“明亮”的半球。但是,月球在公转的过程中,并不是静止的,而是在不停地绕着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在月亮运行的每个阶段,我们都会看到一个“明亮的半圆形”逐渐变“完整”、再变“明亮半圆形”的过程,也就是月相变化的过程。
通过以上对比,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在地球上看到的月相变化,实际上是从“明亮的半圆形”——“完全圆的月亮”——“明亮的半圆形”的循环过程;而在太空中的观察则正好相反,是从“明亮的半圆形”——“完全暗的月亮”——“明亮的半圆形”的变化过程。 造成这种差异的根本原因是:在地球上我们所看到的是月亮本身及其微小瑕疵的光反射太阳光的结果;而在太空中所看到的是太阳直接照射月亮的一面形成的热像。因为热像的形成与光的反射几乎没有关系[1],所以不管月亮如何变化,太阳永远都可以找到一块面积相当且始终被太阳照射的区域。而只要这块区域存在,就可以通过一定的方法将其分离出来,从而实现对它的监视。
那么,对于在地球上本来只能观察到一丁点反照率(0.05%)的月球暗面来说,在太空中的观测者眼中却似乎变得非常大,足以进行详细的考察了! 当然,在太空中的观测者看来,除了会发现月亮的暗面非常大之外,还会发现一件很奇怪的事情:在月亮的“明亮”和“暗”两面之间存在着一条明显的界线,这条线在月亮上的位置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围绕月亮不停地转动。
这条奇妙的界限就是“阴影边界”,又称为“费冰三界线”或“菲尔波森线”。如果观测时间足够长,甚至可以观察到这条线在月亮上移动! QS就是在这样一种背景下被发明而成的。
在1946年提出假设之后,英国科学家A·L·菲尔波森(A. L. Fersen)和美国科学家C·W·费冰(C. W. Feeze)分别独立发现了阴影边界的存在并准确地确定其形状。 后来人们发现,在太阳系中,不仅有月球具有阴影边界,木星的卫星木卫二也有这样的边界,而且更加清晰可辨。但是在地球和火星的极区周围,却找不到这样的边界,这说明阴影边界只出现在太阳系的冰山一角。
关于阴影边界的成因目前仍不清楚。一种说法认为,由于月亮一直在绕着地球公转并在自转,它们之间的相对位置在不断发生变化,因此月亮上某些区域的阴影也会随之不断移动;还有一种说法认为,月亮的阴影边界是由月亮表面那些比周围区域要更加“冷”的灰白色区域构成的,这些区域之所以看起来呈暗黑色,是因为它们反照率较低的缘故。 总之,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自然界现象,值得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