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的惠灵顿在哪里?
1. 惠灵顿位于新西兰北岸,离奥克兰约30分钟飞机车程,是新西兰的首都和最大的城市之一; 2. 面积只有157平方公里,大概只有上海市面积的八分之一,跟我国大部分地级市的面积差不差不多;
3. 是全球唯一以英国人命名的首都(另在非洲有2个以英国命名的首都),也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拥有灯塔和帆船标志的国都;
4. 市区东西狭长,有“风城”之称,是因为这里常年受极地海洋气团的影响,冬季多雾、雨水充沛;
5. 城区南部是商业区和住宅区,北部有一片高地,居高临下,可以远眺整个城市与大海。 这里还有著名的新西兰国家级公园——坎特伯雷。
6. 因为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一都被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覆盖,所以惠灵顿又被称为“花园之城”。 在惠灵顿,汽车比人还多的景象并不多见。这座城市更被人称赞的是其完善的公共交通系统,在这里,坐公交车是最便捷的出行方式。
如果选择乘船游览,还可以近距离地观看水鸟与海豚。 而乘火车则能到达全市任何一个地方。 如果觉得步行或骑车太累,也可以乘坐缆车欣赏城市的风景。 除了完善的交通设施,惠灵顿还是一座文化氛围浓郁的城市。 新西兰最重要的图书馆——亚历山大·贝尔图书馆就位于市中心。这栋建筑本身是一座艺术博物馆。 每年这里的艺术节都会吸引大批游客前来参观。
惠灵顿还有很多值得一游的地方: 如前文提到的塔哈卡玛塔大教堂,它不仅是座美丽的教堂,还是座宏伟的建筑; 又如奥拉基博物馆,这座博物馆里展出的是南岛的历史文物; 再如霍克形意格斗馆,这是世界最小的国家立法保护的建筑,仅仅3米见方。
新西兰首都惠灵顿位于北岛南端,面积455平方公里,人口近20万,是新西兰的行政、贸易、军事、文化和交通中心。它因英国威灵顿公爵———曾带兵打败过拿破仑的威灵顿将军(并非新西兰“威灵顿”雪靴的命名原型)而得名。1865年,新西兰政府从奥克兰迁至这里,从此成为首都。 惠灵顿素来以气候多变而闻名,有“风都”之号。据说,在一年的365天里,这里平均每天刮5级风,年平均风力为17.5节(每节等于每秒 1.852公里),因此常使人产生一种乘坐在快速航行的大船上的感觉。惠灵顿之所以这样多风,是因它正好坐落在两个气候区——南太平洋气候区和印度洋气候区交会的旋涡中心,太平洋和印度洋的两股气流都得通过这个不到两平方公里的海角。 惠灵顿港是新西兰最大的港口之一。它由天然的海湾建成,港内水深流缓,十分便于大型船舶的停靠和操纵。港口三面环山,只以狭窄的海湾与外海相通,外海的波浪很难进到港内,因此是一个十分安全的避风良港。港口分为南北两个码头区,北码头以旅客和杂货为主,南码头则以集装箱和散货运为主,每年要接待集装箱船 500余艘,吞吐集装箱20多万标准箱。整个港口由新港区和老港区两部分构成。老港区因水深较浅,仅能停泊2至3万吨级的中小型船舶,所以已改为以接待游船为主的港区。新港区紧挨老港区北侧,能泊靠5万吨级的远洋船舶。港区还专门安排了一段特别码头作为邮轮的专用泊位,每年要接待远洋游轮45艘以上。惠灵顿气候湿润,雨水充足,全年平均气温在7—20摄氏度之间。市内及周围山上林木繁茂,花草丛生,有“花园城市”之称。
惠灵顿是新西兰的政治、文化中心,新西兰的政府部门、外国使领馆、博物馆、图书馆和艺术馆大多设在这里。1886年成立的惠灵顿国立艺术馆是全国最大的美术馆。1965年成立的维多利亚大学是新西兰首屈一指的高等教育学府。此外还有国家图书馆、国家博物馆、国家档案馆、国家电视台台址等。近年来,惠灵顿在软件方面的发展也不容忽视,这里云集了350家创意产业公司,年出口额超过11.5亿美元,电影《指环王》3部曲和《纳尼亚传奇》就是在这里拍摄的,所以惠灵顿还有“电影城”、“创意之都”之称。
惠灵顿还是新西兰全国交通枢纽。陆路方面,北上、南下的铁路和公路干线都要经过这里。南下的干线是全国主要运输干线之一。海运方面,同新西兰主要城镇都有班轮通航。航空方面,有国际机场,同奥克兰等主要城市以及悉尼有着频繁的航班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