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留学生?

康陌娱康陌娱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留学生”,这个概念的含混之处在于它被用以称呼两种不同的人群——一种是指我国计划内的公派留学生(即通过国家公派出国留学,享受国家补贴的人员),另一种是指自费出国深造的学生。虽然两人群都自称“留学生”,但前者凭借其“公费”的身份天然地比后者更胜一筹。

我1987年赴法留学,2004年回国,期间在法国获博士学位,后留在当地一所大学工作;而我的弟弟则是在1995年去的美国,比我到得早,他毕业后也留在了那里工作并拿到了绿卡。我们两兄弟虽同是留洋归来,但身份却一公一私;尽管目前我们都已回到中国,但从留学身份上说起来,我还是以国家公派身份出国的,因此别人在提及我们的时候往往说我“是公派的”,而提及他则说“他是自费的”。这种“公派”与“自费”之分并非由我们本人选择,而是由国家留学基金委根据我们各自申请时的意向决定,当然我们也不得不服从这一安排。

但是,问题也就出在这里——“公派”与“自费”之别虽说不由我们的选择而定,但却的确会影响我们归国之后的待遇。由于我国的公派留学制度是奖学金制的,因而留学生归国后就必须像以前的留学生一样“回报”国家,比如必须到国家分配的单位工作,或者到一些条件较差的单位(如当时的中建二局三公司)报到,接受国家的统一调配。而自费留学生就相对自由得多,他们归国后可以自主择业。当然,这里说的只是大方向上的原则,其实各个具体的人的情况非常复杂,有因“公”而“私”的,也有因“私”而“公”的。

我是国家公派自费研究生,按国家的规定,应属“公派”一类,因此我回国的待遇按照“公派”处理。不过,我出国学习时获得的是硕士学位,所以回国的安排也是按硕士对待的。而我弟弟则是以高中毕业生的身份自费出国留学,所以他拿到的学位是美国的本科学历和硕士学位,所以回国后的待遇也就是按本科对待了。

从留学生的分类说起 《新华字典》里对留学生的解释是:[1] 留学生的定义比较笼统,我们可以进一步细化这个定义,把留学生分为两类: 这两类留学生都有外国学历,且都是中国人。但区别是非常明显的:一类是持有外国政府颁发的毕业证书、学位证书或者学习证明者,另一类则是仅持有外国学校颁发的录取通知书者。

前者的证明文件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外大使馆或领事馆或其他外交机构公证并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认证或由中国公民所在国的司法部门认证;后者则只需出示入学通知书即可。如果只持有一个学校的录取通知书,那么该学生属于上述的第一类,但这种情况比较少见,因为外国大学的录取通知一般都是附带材料申请的,申请材料齐全后方能发放录取通知书。所以一般情况应是两者均有。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